-
仅仅用了6年,蒙牛就成为了中国乳业的新贵。孙先红功不可没。他率领蒙牛营销团队策划的中国乳都、申奥助威、中国航天员专用产品、中国运动员专用产品、超级女声等多项策划成为中国营销界的经典。他和同事张治国所写的《蒙牛内幕》盗版比正版印得多。他最喜欢的工作就是琢磨如何与消费进行沟通。他最感激的人是牛根生。
说起蒙牛的发展历程,孙先红是一个怎么都绕不开的人物。从中国乳都、申奥助威、蒙牛上天……,孙先红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营销案例。
他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兼职的“企业广告部部长”,也是第一个把自己的手机号在会议上大声告诉媒体的人,是第一位无论在
什么发言场合都会把“蒙牛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希望大家都喝牛奶”这句话作为结束语的CMO。晚上十点多,孙先红在呼市为我们讲述着他在蒙牛做“诸葛亮”的感触。 没有请牛总抽过一支烟
1993年的夏天,中央电视台的同事委托孙先红在内蒙古做采访拍摄系列片《当代企业家三十记》,他通过采访确定了拍摄伊利和内蒙大唐药业。也就是这次孙先红第一次见到了为伊利电视报道而奔前跑后的牛根生,同是内蒙人,这位比他大四岁的老大哥让他觉得格外亲切。虽然牛总是当时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但整个片子拍下来,竟然没有上自己一个镜头,光在后台忙活了,孙先红想电视采访他,他说,你采访我们老板郑大哥吧,最后孙先红觉得过意不去还特地剪了一个全景的镜头给牛总。从那时起,孙先红就觉得牛总跟别的企业领导不一样,既务实又谦逊。
正是这次接触,成为孙先红人生的转折点。此后没多久孙先红,在跟一个私企老板吃饭时,发现这位老板手中的爱立信手机,竟然价值2700多块。孙先红当时就懵了,自己一个月才106块的工资,巨大的失落感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年,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海,还把自己的毕业证给烧掉了,发誓再也不找工作,也绝不给自己留后路,就这样,以“企业要发展,广告要先行”为典故的先行广告公司正式成立。
因为骨子里有着擅长策划的特质,孙先红还找来几个媒体记者,把自己烧毕业证的事给报了出去,策划了一个“大学教师辞职创业,烧毁毕业证以示决心”的新闻事件,免费为自己的广告公司做了宣传。
一天,孙先红打电话给牛总,很坦白地说:“我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公司很小,你也不用去办公室里看,我们虽然不是大公司,但我们有点思想,能够做一些策划,如果伊利有策划方面的需求,请给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我们参与招标。”当时在内蒙并没有“招标”这个概念,也许正是孙先红的这番话打动了牛总。再次见到牛总时,牛总还特地请孙先红吃了一顿饭,没有跟孙谈业务,却感谢他在中央台给予的帮助。
隔了两个月,在几家广告公司的竞标中,先行广告公司中标,获得了伊利进军武汉市场的策划任务。这也是伊利牛奶跨过长江,进军全中国的第一个战役。经过调研,孙先红发现,武汉和呼市两地当时的广告差比达十倍,呼市25万元能做的事,武汉要250万元。
打硬广告显然不行,在翻查了两地的历史资料后,孙先红和他的团队吃惊地发现,“胡汉和亲”扎根草原的王昭君,居然是湖北人,最终敲定了策划思路:“昭君归故里,伊利送深情”,“百万雪糕送武汉”。送雪糕的日子定在9月18日。
从9月10日起,伊利便每天在《武汉晚报》的整个中缝上发布“悬念广告”直到最后一天,人们才知道拨动他们注意之弦的“伊利”是食品。
就这样,先行广告公司与伊利的合作一发不可收拾,一单接一单地做了下去。后来有一天牛总实在忍不住了,对孙先红说:“要不你来伊利兼职吧,你担任我们广告部的部长,但你可以不坐班。”
孙先红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不喜欢被拘束,喜欢到处跟人接触,这种“兼职”的工作很吸引他。牛总一年给他五万块工资,其实就等于交给先行广告公司的服务费,分摊下来一个月四千多块的兼职工资,孙先红觉得跟着牛总干肯定有奔头。
回想起孙先红四年兼职的岁月,自己帮牛总花了很多的广告费,但是自己竟然连一根烟也没有请牛总抽过,不免有些愧疚。虽然伊利是国有企业,但牛总向来都是很抠门,每次签合同价格都签的很低,但对方不赚钱他也不签,这就是蒙牛的合作伙伴需赚钱的文化吧!
当问到“牛总最欣赏你的什么特质”时,孙先红告诉我们:“牛总更多的看中我的每一种想法都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当然我的勤奋与辛苦也是其中的原因吧。”
“简单是一种舍弃”
1998年到来的那一场伊利内部的风波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牛总因为与郑俊怀的冲突离开了伊利,孙先红也受到了“牵连”,被迫与牛总他们一起创办“蒙牛”。
原来自己创业的孙先红甘愿当牛总的“参谋”,他很敬重这位比自己大四岁的老大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将军的,如果每个人都当将军,谁来当士兵”。孙先红觉得“参谋”这个角色很适合自己,就像诸葛亮,只有借助更大的平台,自己的能量才能越来越大。创业初期,牛总给了孙先红100万广告费,让他在最短的时间把“蒙牛”的知名度打出去。
孙先红“临危受命”,自己原来是做电视广告策划的,深谙电视传播之道,他明白区区100万根本无法承担电视广告的巨额费用,他决定暂时放弃电视广告这种形式,但是哪种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孙先红每天都在琢磨着这件事。
1999年3月的一天,孙先红刚下飞机,他忽然发现呼和浩特市内机动车和人行道之间的广告牌很醒目,一米多高的高度正好是市民目光平视的区间,他还专门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在大街上,看看这些户外广告牌对于骑车人的感觉怎么样。一打听,300多块广告牌就可以覆盖整个呼市。
孙先红的直觉告诉他,这些户外广告效果既好,成本还很低。蒙牛很快与这个户外广告商签了三个月的合同,还规定使用期结束后没有客户就不能把广告撤下来。很多广告牌一做便做了一年多的时间。
1994年4月1日凌晨,三百多块户外广告牌连夜安装完毕。等到呼市市民一上班,便有一种“天降神兵”的强烈震撼。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广告牌,上面高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蒙牛”这个名字一下子家喻户晓。
直到现在,孙先红讲述这个案例的时候,都很兴奋,正是这场广告之战为蒙牛未来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很多市场人员策划市场活动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实广告营销很简单,就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尚简”派著称的孙先红说,自己如果只相信广告公司的分析报道,没有骑着自行车去体验这次户外广告的效果的话,这次“天降神兵”的广告战一定会流产,因为你根本无法了解消费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是孙先红首创,但他却运用得最彻底,“我不需要在复杂和简单中平衡,只要简单就好了,越简单越能了解消费者的心态”。孙先红觉得优秀市场经理人的标准也很简单:离市场越近的经理人越杰出。
“消费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从这位淳朴而又直率的内蒙人嘴里讲出来,笔者并没有空洞的感觉,这不仅因为蒙牛的成功,更是因为他的真诚和热情。
“简单也是一种舍弃”,孙先红讲述了“神五”上天蒙牛营销的“舍”: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顺利返回,蒙牛借势成为“中国航天员专员牛奶”,按照传统的思维,这应该是宣传所有蒙牛产品的一个绝好机会,应该把所有蒙牛的产品都冠上“航天员专用”,更应该有“航天员专用冰激凌”、“航天员专用早餐奶”、“航天员专用奶粉”、“航天员专用奶片”。但孙先红觉得如果所有的产品都冠上“航天员专员”之名,对于消费者来说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谁会相信“航天员还有专用冰激凌”,他果断决定只有蒙牛纯牛奶冠上“航天员专用”的字样。直到一年以后,孙先红才把合同给亮出来,要不然很多部门都会说孙先红偏心。
孙先红每天琢磨得最多的事就是消费者心理对于一个营销事件的反应,“很多时候,一个营销事件如果沟通不好,就成假的了,到时无论你怎么解释也没有机会了”。
就连澳大利亚学术代表团来蒙牛讲学,孙先红也要把这件事包装传播出去。“你要想方设法不断地和消费者进行接触,把消费者看成你的朋友”,这个很普通的事件经过蒙牛的传播,让蒙牛的形象一下子又得到了提升,消费者眼里蒙牛成了“与国际接轨,学习型的优秀组织”。
“我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跟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孙先红觉得自己每天都充当着公司外脑的角色,只有跳出企业本身来与消费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市场才可能做得更好。
不与广告公司“之乎者也”
孙先红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言论。
在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的一次客户会上,孙先红发言的题目是——《到底谁围着谁转》,他的答案是企业也应该围着广告公司转!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孙先红说:“我知道你们在给我鼓倒掌,但是我想说的是蒙牛的确是在围绕着广告公司转而且得到了许多信息”。
孙先红经历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也经历了企业与广告公司关系的变化过程。“很多企业做大了,跟合作公司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企业开始在态度上敷衍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再也见不着企业老总,更有甚者,什么之乎者也就出来了,拒绝的态度把很多关键信息拒之门外,这也是企业失败的先兆。”
“我们不拒绝任何信息,早早地与广告公司接触,这样才可能提前策划出精彩的营销事件。跟大量的媒体广告资讯人接触,可能99%是无效的,但是我也不能放弃这1%的信息。”
对于很多媒体的朋友,孙先红有种说不出的感激,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蒙牛遭遇着最大的一次公关危机,全国几十个省会城市近100家报纸及大约170个网站,相继出现数百篇诋毁蒙牛形象的负面报道,而且势头愈演愈烈。“我是具体负责处理这个危机事件的,压力非常大,当时的蒙牛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郭主任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无论风浪再大,央视与蒙牛一起向前!!!”。收到这条短信时,孙先红的眼泪就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了,当时屋时只有他和牛总两人,牛总给他拿了一条毛巾,孙先红就再也控制不住,痛哭了一场。
“这是我有生以来少有的也是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因为这是中国最大的主流媒体在支持一个民营企业。”孙先红至今还保存着这条短信,并把它拍了下来,他要让所有的蒙牛人都记住这个特殊的情感符号,记住蒙牛曾经遭遇过的巨大风浪。
为了把节目制作好,孙先红经常在电视台一蹲就是一个多月,他非常苛求完美,对于媒体的回复也是有求必应,他跟媒体沟通的时间通常会安排在深夜。每天他都会在网上浏览一个多小时,“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一条信息”。
孙先红最喜欢的一句话
再好的产品如果不与注意力与瞩目相结合也创造不了社会价值,现在社会上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中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注意力中有财富,而且必将引起财富的大转移。
—张朝阳
个人档案 孙先红
◎1962年出生于内蒙古
◎1981—1985年山西矿业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
◎1985年—1994年分别供职于煤炭部华北教育电视中心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1994年辞职创办内蒙古先行广告公司,任总经理
◎1994年—1998年兼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广告部主任
◎1998年与牛根生等人发起创办蒙牛乳业,现任内蒙古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企划中心主任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董事,名下拥有8家广告、影视、餐饮公司
◎中国十大营销经理人,中国十大营销操盘手,中国航天基金会顾问。
我的悲喜交加--对话孙先红
《市场圈》:明年蒙牛是否会继续赞助超女?
孙先红:是不是继续赞助超女还在研究中。
《市场圈》:当您听到伊利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这个消息时,您的第一反映是什么?
孙先红:当时我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感觉,我有一个朋友看到伊利赞助奥运会的新闻,就想马上告诉我,后来他老伴跟他说,你就别气老孙了。现在想起来其实我同样也高兴,因为在伊利我们也流过汗,今天的伊利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全体内蒙人的,我当然也有份!牛总经常说,他在伊利流的汗比蒙牛的还多。而且这也是内蒙企业的骄傲,企业拿一部分资金赞助奥运会也是大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
《市场圈》:蒙牛和伊利在营销上的竞争,是不是给您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麻烦,以及资源的浪费?
孙先红: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是微弱的,所以蒙牛也一直是扛着向老大哥学习的姿态过来的。世界上有很多竞争双赢的例子,就像德国的宝马和奔驰,青岛的海尔和海信,深圳的华为、中兴一样,我们也希望“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伊利各一半”。
《市场圈》:有人预测明年将爆发更加激烈的奶业大战,面对伊利咄咄逼人的市场态势,蒙牛如何抵御他的竞争?
孙先红:品牌有四个层面的价值:产品、形象、服务、人员价值,不同的产品这四种价值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手表的形象价值就大于产品价值。对于牛奶这种产品来说,一定是产品价值大于形象价值的。牛奶品质决定了一切,蒙牛会在很多除了市场营销的方面和消费者交流,其实消费者看中的不是你巨额的市场投入,而是你的产品品质,中国最值钱的两个群体——航天员、运动员都选择了蒙牛!消费者是不会不思考的。
《市场圈》:为什么选择了给牛总当副手,您是如何看待名和利的?
孙先红:我也看重名,也希望出名,希望得到很多人的尊重。说淡泊名利的话就显得虚伪了。但是出名有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跑到前面。躲到后面选择一个优秀的老板,可能你出名更快。比如在蒙牛,牛总来了我肯定站在一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某些场合,老板不一定要出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站出来。站在成功的人背后也是一种成功!
孙先红论雷锋雷锋同志,在那个资源比较紧张的年代,雷锋同志照了好多相,写了很多日记,很好的宣传了自己,所以毛主席才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实际上雷锋同志是一个很好的策划人,很好的公共关系人。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
他属于哪个门派
记者眼中的孙先红
万圣节的晚上居然见到了叱咤风云的蒙牛副总裁孙先红,他是牛根生的得力助手,《蒙牛内幕》的作者,操持着几乎蒙牛所有的大营销战役。刚从美国处理完小肥羊的事回来的他,带着一身的风尘扑扑。
刚落坐,就发现他是整台桌子里最笑容可鞠的一个人,也是思维最跳跃的一个人。“两天前我的头发还是白色的,现在是染了”,一句话吓了我一跳。我对照着《蒙牛内幕》书上的照片中的孙先红发现的确差别挺远,可能是劳心的工作使人显得更加沉稳……
他说话很直,他肯定地说,任何企业的负面新闻一定是后面有人在操纵,一定是金钱使然,今天的新浪又出了一篇蒙牛负面的新闻,好不容易和媒体解释清楚撤下来了。明眼人都知道后面的操纵者是谁。
市场就是这样,只有强手之间的战争会使彼此更加兴奋,孙先红和主管北京销售的王建邦一直处在兴奋状态中,一谈到对手,谈到如何应战,他们新思如潮。
孙先红对于市场的反应,如何利用市场来提升销量非常敏感,竞争对手开始采用了低价策略,他告诉蒙牛的销售管理者,其实你就告诉消费者,竞争对手就是一个低端品牌,这样如果竞争对手提高价格便会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场。
我拿着一本盗版《蒙牛内幕》,孙先红开心地说,以前我建议把书价定到99元,他们不信我的,其实那时候盗版会更厉害,对书的传播也会很厉害,从出版商那我们得到了八万块,他们卖得怎么样我们也不管,但是盗版越多对书传播也越大。
他的思维跟别人的不太一样……
幽默和底蕴的深厚让我们很佩服,对于中国的本土的公司和媒体市场,他说起来了如指掌,我能猜到每天他都会做很多的作业,否则对于年过四十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信息量。
没到九点,我们就提前走了,原因是孙先红要回去做功课,备明天培训的课程。
—班丽婵
《市场圈》杂志总编
无招胜有招
合作伙伴眼中的孙先红
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各路英雄中,有一种是最令人敬畏的,他不属于哪个名门大派,亦没有操着哪个闻名遐尔的武功秘笈,貌不惊人,行影无踪,无招无式,却总是一招制敌,屡屡做下惊天动地的大事。孙先红就属于这一种人。
如果把中国的市场圈比作武林的话,现今已经是门派林立,豪杰群起了,只是现今掌握话语权并执掌大势的多来自西域,即便是很多成名成家的本土人士,也都是在厮杀之前,必先亮明遵循的心法和使用的武器。如此久之,真不知武林是否是中国的武林了。
孙先红是其中特立独行的一位,他从来不把自己归属于哪个门派,甚至总是把各路英雄皆奉为老师,他看重的是结果,奉行着无招的境界,遵循着朴素的理念与章法,兼顾着必杀的锋利和共赢的豁达……
在风云变幻、信息发达的今天,分工的专业化看似不可避免了,做市场亦是这样,研究理论的专业化了,4P也好,4C也好,定位也好,IMC也好……执行操作的专业化了,广告也好,促销也好,活动也好,礼品也好……屁股决定脑袋,做什么就说什么,管用是亘古不变的本性。只是这样的理论和技术多了,就会搞得人们醉心于寻找更好的工具,而忘记使用工具的初衷。如要开山裂碑,斧砍刀劈可以,炸药爆破可以,亲历亲为可以,假人之手还可以,孙先生经手的无数成功案例,给市场人的启示是:聚焦你的目标,不可有须臾漂移,意念存乎一心,则随手拿起的都是武器。
—贺咏光
名道公关研究传播所所长
同事眼里的孙先红
市场嗅觉灵敏的领导孙总是一个市场营销嗅觉特别灵敏的人,跟一般人思维不太一样,他喜欢逆向思维,对于很多事情他非常敏感。2002年春节时,他就开始琢磨牛奶如何作礼品,因为牛奶很沉,提起来不方便,后来他就想到了送礼品奶卡。他常常能够拿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方案。
在管理上,他的人情味很浓,很擅于听别人讲什么,兼听则明。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孙老师”,当然他也有生气的时候,常常是因为很简单的一件事,你却不明白,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他很喜欢接受新的东西,尤其是数码产品和笔机本、手机,一有新的他肯定是第一个去尝试。
孙总的阅读量很大,从各种方面去获取信息,每天深夜铁定的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
—王建邦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销售事业本部总经理
欢迎订阅《市场圈》杂志